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指导中心 >> 规章制度 >> 正文
关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
日期:2020-12-16 18:11:12  发布人: 览量: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豫发[2005]8号)等文件精神,深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从制度上、内容上、途径上、方法上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进一步加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思潮起伏跌宕,人们的价值判断更为多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渠道、利益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为适应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更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整体上,大学生富有朝气、健康向上,具有良好的身心与人格基础,普遍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希望发掘自我潜能成长成才。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考试、就业、人际交往、经济生活等压力,青年学生中心理不适应现象日趋增多,使得一些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迷茫、焦虑、自卑、苦恼、抑郁、困惑、偏执等心理现象,甚至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优化心灵环境,提高精神境界、创新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全院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的精神,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创造条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引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育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坚持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调动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帮助和鼓励大学生自觉增强自身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5)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为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6)坚持学校教育与亲情教育相结合。既要加强大学生的在校教育,又要促使大学生不断接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亲情教育。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

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节负性情绪;使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大学生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4)解释和识别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5)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适应新环境等内容上,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确立合适的自我概念及发展目标,正确规划大学生涯;二、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帮助他们了解心理科学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心理调适技能以及处理好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为重点;对于毕业生,要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较为集中的心理问题安排专题教育。要特别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6)预防学生中由于心理困惑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并进行及时的危机干预。通过提高广大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掌握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不断完善个性因素,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等外部资源,做出正确的、适度的心理反应,消除心理困惑而引发的各种突发事故的隐患。

7)调动多方面力量,对学生广泛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辅导与咨询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心理社会适应的能力,促进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与工作体系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

1)学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该项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组员由学生处、宣传部、教务处、保卫处、后勤集团、校医室和各系(部)党总支负责人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组成。其职责是:负责规划、安排和组织实施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检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各系(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评比和表彰。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协调处理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事宜。

3)各系(部)成立以党总支领导为负责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负责本系(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安排,负责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任务,挑选和培养二级心理辅导站站长和班级心理委员,督促和检查本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上报有关信息,积极妥善处置相关事项,富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8.建立“学院—系(部)—班级—宿舍”四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体系,进一步形成 “学院有中心、系(部)有心理辅导站、班级有心理委员、宿舍有心理信息员”的工作服务网络

1)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挂靠在基础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其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开展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安排组织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工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做好阶段和年度总结;负责各系(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和帮助各系(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各系(部)成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辅导站站长由专职辅导员担任,副站长由学生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协助系(部)党总支领导做好本系(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工作;负责对各班心理委员的教育和管理;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普查;及时向系(部)党总支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提供相关信息,具体承担本系(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每个班根据学生人数多少等实际情况,培养12名大学生心理委员,协助本系(部)二级心理辅导站站长开展工作。

4)每个学生宿舍由宿舍长担任心理信息员,发现本宿舍同学有心理异常现象应及时上报本系(部)心理辅导站或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9.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必修课,设立《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心理学》、《青年心理健康》、《管理心理学》、《设计心理学》、《人生规划—心理学的理论与务实》等公选课,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传播心理调适方法,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广大学生提高认识水平,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不断完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素质。

10.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要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在心理辅导与咨询中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联系家长、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11.积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每年要对新生认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排查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发展性、保密性、教育性的原则,规范处理和科学运用各种测量结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有效干预。

12.积极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对教师心理咨询形式的一个有益和必要的补充,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积极引导学生之间朋辈互助,健全学生辅导工作网络,设立朋辈心理互助组织,努力营造积极、友爱、互助的校园氛围。不断发展和完善我校“学校—系(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3.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帮助大学生解除疑惑,也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大学生缓解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及网站等宣传媒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影响面。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渠道,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影响面。邀请校内外心理学专家为大学生做专题报告,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应对办法。

15.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指导各系(部)心理辅导站及心理协会的发展

各系(部)心理辅导站的建立是完善学校、系(部)、班级和宿舍的四级心理保健网络体系的一大举措,各系(部)要努力把心理辅导站建成一个重要的信号站——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同学能尽早发现和干预;一个出色的互助站——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同学能得到抚慰和呵护。各系(部)领导要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提供必要的场地、经费、人员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要对各系(部)辅导站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

心理协会是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学生社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学生组织紧密联系学生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有益于提高广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加强对心理知识的理解,解决一些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16.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信息报告制度

本着早发现、早教育、早恢复的原则,要建立健全班级、系(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校多级信息报告制度。具体为:各班心理委员每周末要向系(部)心理辅导站报告一次本班本周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心理辅导站对本周各班上报的情况汇总后及时如实向系(部)党总支领导汇报,每月月底将本月情况汇总后书面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报告,每学期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对本学期工作进行总结。无论是宿舍、班级、系(部)、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如遇到特殊情况都要随时报告。

17.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制度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基础上,各系(部)也要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建立档案,同时要熟悉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病史情况,要做好登记工作,与这些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随时互通情况,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利用学生家长来校的机会以及电话、书信等沟通方式,促进学校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和沟通,增强大学生爱家、爱父母、珍惜家庭生活的意识和责任感。

18.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

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摸排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要建立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值班制度、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系(部)、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干预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到校医室、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19.全面、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每年要定期为教师、专兼职学生工作人员、保卫人员、后勤人员、学生干部、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心协会员、宿舍长进行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专项培训工作。要设立学校、系(部)、班级、宿舍、学生个人相结合的五级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安全网。举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完善我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机制,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工队伍以及学生骨干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0.建立检查、督促和激励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各系(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

学校要以科研立项的形式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探索适合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22.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豫发[2005]8号)文件精神,建设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按照1:4000的比例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配备两名专职工作人员。积极发展有志于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兼职心理咨询师与辅导教师。兼职辅导的教师可以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可以是心理学或者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教师,兼职教师按工作量和相应标准发给酬金。专职工作人员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教师的工作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进行考核和备案。

2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强的教育工作,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加强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使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达到持证上岗要求。

24.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保密制度,尊重学生的隐私和相关权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并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5.重视和发挥高校教师队伍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广大教职员工要肩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要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要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和指导作用;专业教师要结合教学活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校有关部门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后勤人员要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良好氛围。

六、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设

26.实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建设,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管校领导负责,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工作机制,配备专职专业人员,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建立健全学校、系(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明确工作职责分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科学、协调发展,确保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27.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督导评估,全面实施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建设标准(试行),每5年接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一轮督导评估,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全面、科学发展。

28.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科学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规划,加大经费投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和物质条件保障,改善工作环境,优化教育手段,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其他

1)本办法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联系方式: 0394-8916916 地址:周口市开元大道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行政楼4楼